- 信息来源: 嘉兴市质量协会
- 日期: 2018-04-01
- 点赞: 6
- 浏览量: 2,818 次
我们反对政府部门为企业评名牌:反对政府部门为企业质量”背书”,已经有二十年了,现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终于从体制上铲除了政府部门为企业质量背书的土壤,这是使我这个质量老人最最高兴,最最痛快的一件事!
其实,社会上也不乏与我们有相同看法之士。记得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爆发时,许多学者撰文批评政府不应该为企业评名牌,误导消费者。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当时的国家质监总局局长被迫引咎辞职,国家质监总局也发文”暂停”评选”中国名牌产品”,此后再也没有恢复。
我们嘉兴市也有不少党政官员从内心反对政府搞这种评比,其中有一位曾经担任嘉兴市长、市委书记的同志观点最为鲜明。他曾在大会上公开表示:”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部门为企业评比名牌的”,他也曾亲口对我说过:”这不是让政府为企业质量背书吗!”,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他也无力改变这种局面。
“评比”对一些政府部门诱惑实在太大,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权力的象征。因此,各省、市,甚至是县,照样由政府评比名牌产品。直至前几年实行简政放权,名牌评比从各级质监部门的”权力清单”上消除了,但换了一个名称,如”名牌产品推荐评定委员会”,照样不顾《产品质量法》的明文禁止,”顽强”地采用变通手段,为企业评选名牌产品,而且受到一些观念相对滞后,产品质量不过硬的企业的欢迎。
这种利益交换式的”评比”,严重扭曲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得一些产品质量並不好的生产企业用政府的信誉来为自己做广告,欺骗顾客。而且,在这种”评比”背后往往隐藏着权钱交易。如果仔细查一查,利用”评比”受贿的官员,”大老虎”也许没有,但”小老虎”、”苍蝇”肯定不是个别,为此而行贿的企业数更不是用”个别”可以来形容。
所以,真理需要坚持,真理需要有人呐喊。去年6月,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中共中央委员张茅同志在全国人大审议《产品质量法》实施情况时,严肃批评政府部门评比名牌,为企业质量背书的做法,而且深刻剖析了政府和一些企业为什么对这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做法会”高兴”的深层次原因,引起强烈反响。”嘉兴质量网”也连续发文支持张茅同志的观点。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不再保留国家质监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药监总局,组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而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又由张茅出任局长。
我们期盼张茅同志上任后能不忘去年在全国人大的发言,忠实履行职责,在最短的时间内,努力纠正政府为企业质量背书,为企业评比名牌的错误做法,真正为质量强国作出贡献。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