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老师:恢复高考,邓公巨大贡献
  • 信息来源: 嘉兴质量协会
  • 日期: 2018-12-21
  • 浏览量: 2,748 次

《王老师读书心得》

没有经历过“文革”那个年代的人,很难理解当时唸大学的不易,尤其是没有家庭背景,又不愿随波逐流的平民子弟。

“文革”开始后,学校迅速陷入了混乱,高考也就被取消了。68届是最后一批大学毕业生。其实,67届、68届毕业的,也都只读了二至三年大学。

1970年,国家决定从“工农兵”中选拔大学生。首先要有“革命委员会”的推荐,经过严格的“政审”,才有资格。为了成为“工农兵”大学生,许多当年上山下乡插队的知青,经历了多少至今难以言喻的苦难。比如,正在热恋的知青,家庭有门路的一方,千方百计当了工农兵大学生,而没有门路的另一方继续留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被迫放弃恋情,造成多少人间悲剧,人们从后来的电视剧、电影中也已见过了。

更难的是这批“工农兵大学生”尽管名义上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实许多连初中文化也没有。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何东昌于1977年8月向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汇报时,痛心疾首地说:“许多学生只有小学水平”。如此基础,神仙也难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大学生。当然其中也有发奋图强,或后来依靠家庭背景当了博士、教授的,但只是凤毛麟角。

媒体报道,1977年8月,年仅31岁的青年助教温元凯,也就是现在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在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大胆向小平同志建议恢复高考,并提出“自愿报名,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小平同志听后当场表态,把“领导批准”这四个字去掉了,其余都采纳,并迅速形成了没有这“四分之一”的高考方针。因为小平同志深知,在当时“左”的倾向还很明显的情况下,“领导批准”四个字就隐含着“政审”,并给“开后门”留下方便之门。他是经历过磨难的人,深知老百姓的疾苦。

从此,高考就恢复了,高考的大门也向平民百姓的子弟开放了。所以,我从心底里敬仰小平同志。这段历史也应在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乃至硕士、博士的心目中留下深深的记忆。至于前些日子媒体报道的有的地方又要搞高考前“政审”,这种回头路是肯定走不通的。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