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Illegal string offset 'article' in /var/www/html/wp-content/themes/jiaxinzhiliang/single-article.php on line 27

Warning: Illegal string offset 'Attribute' in /var/www/html/wp-content/themes/jiaxinzhiliang/single-article.php on line 27

Warning: Illegal string offset 'Attribute_source' in /var/www/html/wp-content/themes/jiaxinzhiliang/single-article.php on line 27
【原创】王润身:我国研发一个高质量的防雾霾口罩究竟有多难
  • 信息来源:
  • 日期: 2016-12-29
  • 浏览量: 1,796 次

  前些日子,我国多省市出现大面积雾霾,首都北京也未能幸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又在人们的心头再泼上一盆冷水,说霾是气象灾害,引发與论哗然,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治霾的焦虑。

  看来,近几年要彻底治好霾是希望不大了,但防止霾侵害人体健康的办法应该还是有的。可惜,事实却有点令人失望。

  霾不是今年才发现的,多少年了,从不承认PM2.5到官方正式承认;从遮遮掩掩PM2.5对人体的危害到如实告知;从不积极治理到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都显示了对“霾”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但这还远远达不到党中央、国务院关注民生和绿色发展的要求。

  就以防霾保护民众健康而言,短期内治不了,先采取防护手段总应该提到有关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吧,但事实却是工作严重滞后。比如,针对雾霾的优质口罩始终难产,达不到适用性、符合性的要求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打开由国家标准委于2014年7月立项,2016年4月25日发布,11月1日起实施的我国针对PM2.5发布的国家标准:GB/T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就可发现这项标准首先就存在严重的先天性缺陷:

  1,标准设定的PM2.5等级过低,不能滿足实际需要。该标准将口罩的防护等级由低到高分为四级,即D、C、B、A,分别对应不同空气质量状况。最高的A级对应严重污染,规定在PM浓度达500(没有“以上”)微克时使用。而今年的实际情况是多地PM2.5浓度超过1000,是标准设计最严重水平的两倍多,显然按标准最高等级生产的口罩也无法起到有效的防护。

  这里面隐含着一个技术性问题,即过滤效率越高,呼吸阻力越大。涉及口罩的材料、结构、工艺等问题。因此这项标准本身就是迁就于现有的技术水平的产物,从发布开始,就是落后于现实需要的。

  2,受PM2.5侵害的最主要群体未受标准保护。众所周知,受霾影响最大的是儿童群体。空气中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直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所含有毒物质随之扩散至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损伤人体,儿童正处于发育期,受害更为显著。而在GB/T32610-2016中恰恰没有纳入儿童适配的口罩,该标准明确标称“不适用儿童用口罩”,亦即针对PM2.5的儿童口罩至今连个推荐性国家标准也没有。

  标准如此,口罩的研发更是落后,有专家宣称:“目前没有一款口罩是针对雾霾而专门研发的”。事实也证明此言並非虚构。椐官媒报道,在实验室条件下,检测26款市售成人“防霾口罩”,50%左右过滤作用一般,且泄露率高,易漏气。检测14款所谓“儿童防霾口罩”,80%未达宣称的效果。

  我国连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领先世界的高科技产品都能攻克,一只防霾口罩固然因其研制难度非平时保暖、隔尘、医用、工业口罩可比,但也不至于这么多年了还研制不出来。市面上所谓的“防霾口罩”质量又不保证,多为噱头。此种现状久久不能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关部门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人们恐怕还记得,不久前发生的,以杨振宁院士为一方代表的,和以王贻芳院士为另一方代表的有关巨型对撞机是否近期上马的争议。一方认为,中国有关民生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巨型对撞机即使研制成功,见效也要几十年后,故不赞成。而另一方则认为巨型对撞机若研制成功,则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力主尽快上马。一个举“民生”大旗,另一个举“国际形象”大旗,分岐很大。我是高能物理的外行,无法对他们的学术观点进行评价,但从感情上,我是倾向于民生优先的。王贻芳的观点多少有点让他人饿着肚子穿西装的味道,而我则觉得身体健康再穿西装更加实在。同样,在对待防霾口罩的研制上,我认为宁可砍掉一些非急需项目,或者以铁的手段停止给污染企业输血,把钱省下来,以民众身体健康为先,集国内与防霾口罩研发、制造相关之精英,抓紧时间,全力以赴完成研发与制造、並大力普及,让老百姓,尤其是抵抗力薄弱的儿童、老人能尽快用上质量可靠、效果上乘的阻制PM2.5的口罩,方是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注民生的本意。

  说说容易做做难啊,一只小小口罩背后牵涉各种观点,各种利益的博奕。但我想,只要大家真正都把认识统一到党中央提出的“五个发展”上来,研发高质量的防霾口罩绝非世界难题,关键在于决心,我们期待着。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