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 嘉兴市质量协会
- 日期: 2019-10-31
- 点赞: 21
- 浏览量: 1,785 次
【王老师读书心得】
刚回泰国,准备休整一下,等待11月3日医院作眼睛全面检查后的“判决”,是立即手术,还是可以再延长一定时间再做手术?人民币兑泰铢已从1:5.2跌到1:4.2,手术及检查费用等于提高了近20%,能拖就拖吧,当然还得由医生决定。
公寓里同一层楼的美国某公司泰国公司的技术部长、日本人“姚桑”(“桑”大约是日本人称呼“先生”的意思),见我回来了,居然第二天没有去公司,来顶楼游泳池边说“陪你吹海风”。太太不待见这位日本邻居,说他的面孔就像电视剧里说“八格牙路”的日本鬼子,就托词回房间了。
“姚桑”见我太太一走,如获大赦,马上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笔记本来,告诉我自从向我学习了六西格玛管理与QCC活动相结合后,公司产品外观缺陷,如磕碰伤、划痕、擦伤的DPO大为减少。他还给我看他笔记本的DPO计算实例,问我是否准确?“总经理很满意”,他一再说,并向我表示感谢,说现在即使在日本也不一定能较快地学到这些知识。
“姚桑”接着又说:“王桑,现在我们搞六西格玛管理时,作SIPOC分析,常常讨论很长时间,还找不到根本原因,您有什么好办法?”。我就把手机里“嘉兴质量网”上那篇我写的《为什么层层推进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打开页面让他看。“姚桑”曾在这家美国公司的天津公司担任技术部长多年,会看中文,也会结结巴巴地讲中文。他认真看了一遍又一遍,并不断提问。由于外国人一般没有微信,他小心翼翼地问我:“我可不可以摘录一点?”,我想这也不涉及什么秘密,就说“OK”,心里却想日本人的“拿来主义”真是深入骨髓了。
以为这样总算完了,我可以面对大海,呼吸新鲜空气了。不料,“姚桑”又有新“请教”了,他说:“王桑,无论是QCC还是六西格玛管理成果,我应怎样评价才对公司最有作用?”。他的问题正是我想向企业说的,于是便给他慢慢解释。
QCC活动和六西格玛管理都属于管理技术,尽管前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开展,后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开展,但都是为了帮助专业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评价一项成果不能只看这个项目为公司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更要看这个成果的逻辑思维是否清晰?员工是否真正参与了。公司内部在评价成果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
在评价成果时要“扬长补短”,所谓“扬长”,就是要在较多员工面前,实事求是地说出这项成果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激发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高层次心理需求。而“补短”,则是针对这项成果的欠缺之处,通过提问的方式让成果发表者自己感觉出来,使员工进一步理清思路,补上自己考虑问题的“短板”,久而久之,考虑和解决问题更加有系统性、逻辑性。员工能力提高了,公司的效率也会提高。
“姚桑”说,我在中国工作时,看到一些大公司召开QCC或六西格玛成果发表会,都会请一些好像是政府的官员来讲话,甚至点评成果,日本没有这种做法,如果外行点评得不对,那样活动方向会搞乱的。我心里也知道他说的“官员”无非是那些没有与政府部门真正脱钩,依靠权力延伸的协会中的假“官员”,包括一些能说会道的混混“推销员”。当然,还有一个因素,是有些企业也喜欢“傍”,你情我愿。但这些问题对这位日本技术专家是解释不清的,只能说:“你离开中国多年了,现在这种情况基本没有了”。
泰国的太阳下午最热,游泳池边的海风也变成热风了,当我准备回房间去时,“姚桑”忽然又问我“王桑,您怎么这样熟悉全面质量管理?”,我笑着回答“我搞质量工作五十多年了,我的TQC与QCC的老师主要就是日本的石川馨和久米均教授”。他大吃一惊,说:“啊,您是前辈,前辈!失敬了”,继而深深鞠躬,其实我只比他大不了十岁。
想起2007年5月,我作为中国质量代表团秘书长兼技术顾问参加全日本QCC代表大会回来,决定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开展破除形式主义倾向的新QCC活动时,第一家起来响应的竟然不是嘉兴本地企业,而是在平湖的日本电产东测(浙江)有限公司的品质课长代理、日本人小木曾先生。我在举办学术讲座,传播新QCC活动理念与方法时,担心他听不懂,课后便问他:“您能听得懂吗?”,他告诉我:“80%都能听懂,就是你不用普通话举例时,大家都笑,我听不大懂”。没有想到,讲座后才一星期,他给我发来一份《学习报告》,我一看,哪里是懂了80%,他全听懂了。而且小木曾先生立即付之行动,向公司最高管理者详细汇报后,得到支持,在公司内开展培训,启动新QCC活动,把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当年十一月便出了几个QCC成果,在全市第一届QCC成果发表大会上发表。同时在“主席台讨论会上”介绍了他们公司如何运用“头脑风暴法”改变QC小组组长在讨论问题时,发言人少,有点“自说自话”的情况,受到到会代表一致好评。
此后,日本电产东测(浙江)有限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山本好孝先生也来听我的QCC讲座了,秘书处事先没告诉我。但我见学员席里有一个身穿西装,一直正襟危坐,认真听讲的中年人,好像是日本人,课间休息时,下去一问,果然是公司的最高管理者。问他感觉如何?他直言回答:“虽然由于语言关系,有些话不大听得懂,但意思我都明白了,很有启发”。
这正如“姚桑”以前对我说过的话:“日本近几年经济不大景气,不少公司片面压缩成本,质量管理,尤其是海外企业的质量管理有所放松,所以我要多学一点质量管理来弥补。您对我的教导,在公司的确很有用。其实很多日本公司的管理人员也已意识到这一点了”。
我也反问他一个我一直感到奇怪的问题:“姚桑,您是公司技术部长,怎么也管六西格玛与QCC的推行?”。他告诉我,日本本土公司的技术人员都要学管理。公司质检部门主要管产品检验。而由技术部协调六西格玛和QCC,更能使专业技术与管理技术结合发挥作用,当然其他部门也都配合。他现在所在的公司也才用了这种职责分配的方法。他这番话对我也是一个启发。
我们嘉兴市在新QCC活动中涌现了不少反应敏捷,行动扎实的企业与骨干;活动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如与ISO9001标准的“纠正措施”相结合;与六西格玛管理相结合;与员工心态管理相结合。强调“三现两原”;强调“从小问题开始”;强调不以评奖为目的等等,使QCC活动始终保持了正确的方向,而且积极引进外来先进知识。这次市质协常务理事、日本神户钢铁(平湖)有限公司徐晓群部长帮我把从日本带回的几个QCC成果报告,仔仔细细把日文译成中文(见照片),参加全市第十三届QCC成果发表与经验交流大会的代表人手一份,应该对大家都有帮助。
这十二年多推行新QCC活动的时间里,我的最深体会是:“企业里若有思想开放,虚心学习”的最高管理者和“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不图虚名,求真务实”的具体组织者。这样的企业的QCC活动必定能够健康发展。反之,即使搞了,也会像当年政府部门,尤其是经委系统搞的“企业上等级活动”一样,昙花一现。我至今仍然认为,我们企业在质量管理上要学习日本企业尊重员工心理需要,精益求精,QCC活动不搞形式主义的做法。
作为一名年逾古稀,阅尽企业潮起潮落的老质量科技工作者,早已毫无私利可言。上面说的话,真心实意,发自肺腑,但愿嘉兴的企业能听得进去。有可能听不进的,我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