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老师:由一哄而上的口罩引发的“杞人忧天”
  • 信息来源: 嘉兴市质量协会
  • 日期: 2020-04-10
  • 浏览量: 1,229 次

由一哄而上的口罩,引发的“杞人忧天”。

全球疫情爆发,很多企业,如鞋厂、纸尿裤厂、服装厂、机电厂……,前段时间都抢着转产做口罩,口罩成了硬通货,有口罩就有钱,而有钱在国外还买不到口罩。于是,不少企业以为商机来了,不仔细考虑质量与价格和今后的趋势,抢购口罩机,抢做熔喷布,匆忙上马,口罩成了少见的热门生意。

但小小一只口罩,看似简单,却不是“张三李四”都可以做得好的,真正达到适用性与符合性要求并非容易。如一次性医用口罩由三层布加金属压条、挂耳组成。口罩的“心脏”是中间那层布,叫熔喷布,是隔离、过滤用的。这个“心脏”可不是一些刚刚生产熔喷布企业所言,仅仅是为了“透气”。

就执行标准而言,中国的口罩标准与欧美国家的口罩标准技术指标要求与测试方法相差不大。如果原辅料、工艺、设备、操作水平都可以,国内生产的口罩也应达到要求。

而一些企业的“软肋”恰恰是在这里。口罩机的质量过关了吗?熔喷布乃至金属压条、挂耳的质量过关了吗?

如果都过关了,都达到标准了,也就可以和3M及霍尼韦尔的口罩比试一下了,也省得大嘴特朗普为不让3M口罩出口与3M公司骂来骂去了。

在口罩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消费者见口罩就买,一些生产企业只顾数量与交货期,不管什么安全指标过滤性能与贴合度好不好?生产环境卫生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只要卖得出去就是好,否则怎么会发现河南一家企业生产的口罩上粘有死苍蝇?

我一直怀疑莆田那家引起口罩外交口水仗的生产企业。据媒体报道,这家公司原来是做服装织造的,这么快就掌握了口罩生产技术?不会出一点质量问题?标识上的执行标准与实际质量那么一致无误?同样是查看一下包装上的标识,执行标准与合同是否相符,让双方共同认可的有资质的质检机构检测一下就可以真相大白的问题,要弄得这么复杂?

《凤凰新闻》有篇文章,称事发后,莆田这家公司在其网站发布了一条消息:某些在欧洲以外认可的口罩,等同于符合欧洲标准的口罩。我看了怎么觉得这好像有点“自说自话”?

而且又是听了有点吓人的莆田……我可能患“莆田系”恐惧症了,但也不一定。

全球疫情高峰总得过去,供不应求很可能有一天会变成供大于求。

不知疫情高峰过后,这些匆忙转产或匆忙上马生产口罩的企业如何打算?

而且,中国工程院的专家更是直接“泼点冷水”:口罩还有被国外“卡脖子”的地方,制造熔喷布设备的喷头就依赖德国。

还好德国现在是比较明智的默克尔当家,如果换个别人,谁都难以保证不“卡”我们的“脖子”。

明知不可能持久而一哄而上,管它质量不质量,管它今后怎么样,捞一票是一票?

口罩质量只是一个典型例子。其他在疫情中一哄而上的产品,都有类似“短板”。如防护服至今难破解美国面料工艺;呼吸机的关键零部件三成靠进口,

中国的企业幸亏大多数不是这种投机心态。否则中国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又如何实现赶超?

但这种不顾条件一哄而上的“热情”确实有点令人“吓佬佬”,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