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
- 日期: 2016-09-11
- 点赞: 0
- 浏览量: 1,417 次
1000亿元人民币算不算巨资?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富人和普通百姓对此理解也不一样。“网红老板”万达集团的王健林认为,一个亿只是个“小目标”,1000亿于他,也动不了大筋骨,因为有报道,他的资产是1543亿。可对于老百姓,即使一个亿,也是做梦也不敢想的天文数字。所以媒体喜欢报道这样的大亨,而普通人的事,非要等到人惨死了,才能在黄泉路上当“网红”。
昨天看了甘肃一家农民,母亲把四个亲生子女杀死,然后夫妻又相继自杀的报道,非常震惊,无论什么原因,孩子总是无辜的,这是人间惨剧,不应该发生。继而忽然想到杨振宁院士在不赞成中国现在制造巨型对撞机的理由中,提到中国有些问题更需要钱,包括农村和农民问题,环保问题等等,十分感慨。
需要钱的地方太多,而且又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譬如与扬振宁院士针锋相对争论的中科院王所长,就讲了巨型对撞机只需要前期300亿元人民币,后期700亿元人民币,不算多的,理由也列举许多。我们作为外行,自然难以判定,究竟多与不多,是否值得?但有一点,心里是明白的,这些钱都是我们纳税人交的。1000亿元,至少应向全国人大有个明确的交代,需要更全面科学的论证。王所长强调自己“一线科学家”、“新生代科学家”,无非是想说明杨振宁院士已退出一线,已是“老生代”了,观念陈旧了,这似乎有点超出学术争论范围之嫌。
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问题高度关注,中国还没有真正到了“不差钱”的地步。因此,动用纳税人的钱更应受到纳税人自己的关注,受到监督。不能被一些人为了自己出成绩乱用。这是有许许多多教训积累的,有多多少少的“形象工程”就是这样挥霍我们纳税人的钱。记得我当市质监局长时,省质监局以树立质监新形象为名,号召各地巿、县质监局向当地财政要钱建造办公大楼,谁造的办公大楼越宏伟,证明局长魄力越大。浙江一个贫穷地区的局长因为造了“全地区最高的办公大楼”,深得表彰,临退休还给他提了一个副厅级,到省质监局管辖的协会中当了个领导。我是最最没有魄力的,从财政上争取来的钱都买了打假治劣急需的检测仪器,因此被认为故意与省质监局唱反调,屡受批判。后来把我整下去了,我的继承者终于有魄力完成了这未竟事业,新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不过,与其他一些权力更大的政府部门相比,还是不算最有魄力的。
我在国外,看到的政府大楼都没有我们气势宏伟。有一次,在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寻找一个市的“土地厅”,找了半天,原来是在比我们市质协办公室还旧得多的一幢小楼的二楼一个办公室里,几十人挤在一起,但接待市民处,整整齐齐挂着当班工作人员的卡片,上面有姓名、部门、职务、照片。外面三十八度高温,里面空调也没有,只有两把大吊扇。果然是穷国家小家子气。但那里的老百姓看一次病,无论大病小病,统一收费相当于人民币6元钱。一些发达国家我也见过,总体比较,人家在这方面,好像都没有我们一些政府机关魄力大。
我老了,又有较严重的脑退化症,就有许多类似老年痴呆的“头脑风暴”。譬如,能不能把我们的政府办公大楼,挤一挤,并一并,别把一个县级市政府搞得比人家国家议会大厦还豪华气派。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民生,救济那些老弱病残,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再譬如,用纳税人的钱总得有个更明白的监督,我老是怀疑,每年的财政预算报告对于不是财务出身的人大代表是否看得懂?如果我有一天光荣地当选为人民代表,我肯定是看不懂的。
总而言之,因为我交了税,我是纳税人,加上又看到一些因病致穷,因穷致死的报道,我对动辄就要1000亿元的项目还是觉得要特别慎重的。朱镕基同志当年为什么要怒斥水利建设中的豆腐渣工程为“王八蛋工程”?因为国家化了那么大的投入,结果还是老百姓受了苦。他心疼,他愤怒,而这些项目上马前,也是经过“论证”的,施工也是“招标”的,结果却是“王八蛋”。现在王所长认为不算多的1000亿元,其实不是小数目。正因如此,希望有关对撞机的争论不仅仅是应不应上这个项目的学术问题,更应是一场如何合理使用纳税人的钱,对国家对人民是否更有作用的理性讨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严格验证,科学决策。国家不能老是为一些项目“交学费”,学术的本质最终必须回归到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上来,才是应有之道,这和鼓励创新丝毫没有矛盾。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