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润身:QCC活动的立意究竟是什么?
  • 信息来源:
  • 日期: 2017-08-27
  • 浏览量: 3,731 次

被称为“QCC之父”的日本石川馨教授生于191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1960年任东京大学教授。

石川馨成名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在美国的戴明博士和朱兰博士访日后,石川馨是日本发起丅QC(全面质量控制)的先驱者,並在如何实现丅QC关于“全员参与”的要求中,创造了闻名世界的QCC活功。

他曾经这样解释是如何想到在推进丅QC的过程中,引进QCC的:“我的初衷是想让基层工作人员最好地理解和运用质量控制,具体说是想教育在全国所有工厂的员工,但后来发现这样的要求过高了,因此我想到首先对工厂里的领班或现场负责人进行教育”,也就是通过QCC活动首先使工厂的现场主管受到质量控制教育。这也是后来嘉兴市质协把《QCC活动知识》和《卓越现场主管》两门课程列为“姐妹篇”的原因。

石川馨主张QCC活动的工具不必繁琐。他最推荐的两种工具是依椐柏累托原理的排列图和他自己创造的因果图。由于因果图在QCC活动中对优化质量改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日本又被称为“石川图”。排列图和因果图加上对策表,成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国推行QCC活动中著名的“两图一表”。而且石川馨强调在运用这些工具时,“公开的小组讨论和绘制图表是有同样的重要性”,亦即不主张由一两个人来包办工具的运用,而要QC小组成员公开讨论,掀起头脑风暴。

石川馨在七十年代末期,肩负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受我国政府邀请,以当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为试点,在北京内燃机总厂为我国培养第一批全面质量管理人才,包括QCC活动。他是尽其全力,深入浅出,着重原理,根本没有现在官办协会搞得那么复杂神秘,连什么日本的“新七种”工具,“老七种”工具也没强调,而是反复说明QCC活动是“群众性”的质量控制活动,教育从现场主管开始。如果他知道QCC活动在中国变成了这么一个“怪物”,估计也要哭笑不得。

“好的经被歪嘴和尚唸歪了”,这在我国已不希奇了。在计划经济惯性驱动下,一些政府部门、官办协会对形式主义那一套驾轻就熟,千方百计标新立异,企图一举成名,违背科学规律,这和创新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作为石川馨的弟子之一,还能工作的我,有责任要告诉人们,QCC活动的立意和基本原理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创造新的工具,新的方法,甚至可以容忍否定QCC的科学原理的歪论,因为公开否定QCC是没有任何市场的。但却不允许打着QCC的旗号来蒙骗人们,把QCC活动引入岐路,这种以科学的名义来反科学,是最卑劣的,也是需要人们引起重视的。

但愿有责任心,尊重科学规律的质量人都来参与我市的新QCC活动,並按石川馨的教导,以此作为强化企业现场主管质量控制意识的重要途径。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