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
- 日期: 2016-12-20
- 点赞: 0
- 浏览量: 1,898 次
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往往走了一条高污染之路,为之付出了血的代价。中国本不想走这条路,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不能避免。
最近,大面积雾霾席卷我国中东部,一些省市先后出现了重污染天气,甚至是严重污染。孩子上学,大人上街都被提醒要注意自我保护,身体弱的老年人更是不能外出。个别地区的PM浓度甚至突破一千,连门窗也被劝告要少打开,民众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真的没有什么生活质量可言。
戴个防霾口罩总多少能起点防范作用吧?可据媒体报道,抽样检测结果显示,所谓的防霾口罩居然有一半左右达不到防霾效果,是技术不过关?还是质量标准太低?还是企业觉得利润低,不愿意研发能真正防霾的口罩?难道我们国家这点创新能力还不具备?令人难以相信。
任何一个地区,如果再有钱,却没有好的空气质量,人们老是担心吸进去的是含有许多毒性物质的霾,觉得有点像无可奈何地被“他杀”,又何谈幸福感?
所以,媒体提出“要GDP还是要命?”,不完全是“标题党”的大作,而是必须面对的尖锐而又现实的问题。对此,没有任何理由再飘忽不定,应该是痛下决心的时候了!
宁可速度慢一些,也要彻底治理重点污染企业;少造或停建一些高楼大厦,控制建筑施工粉尘;发展公交服务,减少汽车拥有量,解决汽车尾气排放问题,如此等等,办法总是有的。
关键还是各级地方政府从内心和行动上能否真正舍弃“GDP即政绩”的观念和考核机制,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幸福获得感放在官员们的心上。如果都像石家庄市那样,PM2.5和PM10双双破千,却曾入选“最幸福城市”,那真不仅仅是具有讽刺意义,而是拿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来开玩笑了!
斗胆说一句,治理污染要与反腐斗争结合起来。凡是经常用纳税人的钱去为一些GDP高的污染大户输血发奖的地区,只要认真查一查,没有大老虎,小老虎或蝇贪肯定是有的。这些地区在哪里?你懂的!
原文转载自嘉兴质量网
注:嘉兴质量公共微信免责声明同质量热线网免责声明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