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老师:以返工与返修为例,认识质量管理的共性与个性
  • 信息来源: 嘉兴市质量协会
  • 日期: 2019-07-19
  • 浏览量: 2,247 次

【王老师读书心得】

以返工与返修为例,认识质量管理中的共性与个性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因行业不同,有些行业不明确采用ISO9001标准,而是采用与本行业特点更相近的质量管理标准或技术规范,如ISO22000;IATF16949等等。但实践中有一种误解,认为自己企业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或技术规范与ISO9001无关。这种误解源于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的不熟悉。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9001标准明确指出:“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这就很明确地指出了ISO9001对各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共性要求,应该引起企业与质量工作者的重视。

但是,考虑到行业特点所制定的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或技术规范,在不违背ISO9001要求前提下,针对行业特点,提出了一些更详细的要求,作为一种“补充”,同样值得我们重视与学习,而且对采用ISO9001的企业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以返工及返修为例,由于ISO9000标准已规定了返工与返修的定义,ISO9001标准的规定就比较原则,而不少质量工作者不大重视ISO9000标准,以致许多企业把返工与返修混为一谈。而新版IATF16949则把这个关系说得更清楚了,而且对如何控制返修或返工的过程也有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不仅适用于汽车及其供应商企业,对采用ISO9001的企业同样需要学习与借鉴。

返修和返工都是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但返修的目的是“满足预期用途”,而返工的目的是为了“符合要求”。前者是使不合格品能使用,后者是使不合格品完全符合合格品标准要求。

就法律意义而言,返修后的产品,经重新检验,达到预期用途,也是一种“不存在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危险,仍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条文释义》),即其不合格品的性质未变,仅是不合格程度减轻至“仍有使用价值”了,因此返修前必须告知顾客,得到顾客批准,即成文的让步接收授权,这和ISO9001的要求没有实质性区别,但由于汽车行业特点,规定得更详细一点。其实,采用ISO9001的企业也应如此,一批产品不合格了,又无法做到使其完全符合要求,但有使用价值,一般情况下,总得与顾客协商,顾客同意了,才能返修,否则自行返修了,顾客因不符要求而拒收,岂非麻烦更大?甚至引发经济合同纠纷或触犯《产品质量法》。

ISO9001:2015版标准强调风险意识,而且是全过程的。IATF16949作为技术规范也对此保持了一致。在返修与返工过程中强调要评估过程风险,这是很正确的。返工与返修的结果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这就是“风险”。实践中也是如此,有些不合格品已经失去返工或返修意义,或者难以返工或返修,更兼产品是一个系统,一个零部件返修了,会不会对相关的配合,甚至产品的总功能产生影响?会不会产生新的不安全因素?这些都需要事先评估。

返修与返工都是一个过程,既然是过程,就要进行过程控制。新版IATF16949(即2016版)对返工与返修各提了七点控制要求(包括风险评估)。我认为,采用ISO9001的企业对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点也可在ISO9001标准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参考这些要求。

IATF16949特别强调了与ISO9001和ISO9004的关系;强调这个技术规范是ISO9001标准的补充,更生动地说明了质量管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无论我们处于哪个行业,在学习与实施质量管理时,要认识到,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决定事物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ISO9001标准的规定是共性的,而不同行业,乃至不同企业,则有自己的个性,亦即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有差异性。有些行业已经用国际标准或技术规范来明确其个性,而多数行业没有。这就需要我们在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要注意把实践有效的个性化观点与做法补充进去。这样的质量管理才不会流于形式。

一个质量工作者不仅要熟悉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其他质量管理要求、与质量相关的法律也应经常学习,形成对质量管理的系统思维,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触类旁通,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