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
- 日期: 2016-05-15
- 点赞: 0
- 浏览量: 2,211 次
阿里巴巴被国际打假联盟(IACC)“扫地出门”,从加入到被撤消资格,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古驰等国际著名品牌因不滿阿里巴巴加入,率先发难,表示因“耻与为伍”而宣布退出IACC,其他国际大牌也紛纷以类似理由宣布退出。更有甚者,一批国际大牌威胁IACC,若不将阿里巴巴除名,他们将集体退出。于是国际打假联盟只得作出这一决定。
这不仅是马云蒙受的耻辱,也是国货的耻辱。
中国的产品质量这几年在国际上的声誉实在令人扼腕。连泰国这样的“友好国家”,其媒体在宣传中国孕妇到泰国分娩时,也借中国孕妇之口宣传,说泰国的食品比中国安全,比如婴儿奶粉,所以要来泰国分娩。这种“打脸”,在各国已绝非个例。
如果在此背景下,质量监管部门不痛定思痛,反躬自省,还要自欺欺人,继续推行名牌产品和层层评选质量奨等形式主义做法。不是“脑子敲坏”就是“有意为之”。
我们也由此进一步体会到李克强总理推动的这场“品质革命”,是何等及时,何等必要!
人们也注意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这场“品质革命”的措施非常有针对性,切合实际,只字不提用评比来鼔励企业抓质量。而且马上亮剑,要建立企业黑名单和惩罚性巨额赔偿制度。这既符合国际惯例,对企业也是一种“倒逼机制”。
企业是质量的主体,无论产品质量还是服务质量。因此,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质量要提升,都必须有优秀文化为支撑。
当前,不少企业“马屁文化”盛行,高层管理者漂漂然,放个屁也是香的。在这种气氛下,顾客对质量的抱怨怎么能听得进?国家的法律怎么会放在心上。百度就是一例,其他企业也有程度不同的“马屁文化”,拍马屁者中也有我们本应最坚持原则的质量人,遗撼的是,有些人已习惯报喜不报忧,千方百计从一些政府部门争个荣誉来粉饰太平,並以此取得“吃马屁者”的欢心。这就是“小聪明”,而这种小聪明,在老一辈的质量人眼中,是罕见的“职业道德失守”。
如果以前是“糊凃”,在国务院明确推动“品质革命”今天,仍然如此,那就是“装糊凃”了。
国务院亮了第一剑之后,必定还要继续剑指提升品质的障碍,尤其是制度性的障碍,使不重视质量者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由此,“逼”使企业建设优秀的文化,扎扎实实提高质量。可以说,事至今日之状况,中国若不以壮士断腕之决心,推动这场品质革命,要想成为制造强国必是难上加难。
就此意义而言,阿里巴巴被“赶出”国际打假联盟,倒是给国人,包括广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一帖清醒剂。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