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润身:有“毒”产品何时才是尽头,监管部门可否不再“打旽”
- 信息来源:
- 日期: 2016-06-18
- 点赞: 0
- 浏览量: 2,259 次
“毒跑道”事件至今还未有部门或企业主动出来承担责任,‘’毒胶囊‘’事件风波又起。‘’事发浙江‘’,‘’旧地重演‘’,‘’小作坊制售毒胶囊17年‘’,‘’去向不明‘’,……,种种触目字句,使多少民众揪心:我们服的胶囊药中有多少是用的有毒胶囊?
如果不是警方掌握线索,异地用警,及时破案,‘’毒胶囊‘’不知还要贻害多少无辜百姓。‘’毒胶囊‘’之所以‘’毒‘’,源于使用劣质有害原料和含铬鞣制剂,致使重金属铬含量超标。专家认为,若大量摄入,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或可致癌。‘’毒胶囊‘’事件早已不是‘’新闻‘’,2012年就被媒体揭露,一时轰动。可谁能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毒胶囊‘’还会‘’旧地重演‘’,而且已经‘’演‘’了十几年。人们不禁要问,相关的行政监管部门去哪儿了?难道又在集体‘’打盹‘’?
从‘’毒奶粉‘’、‘’毒家具‘’、‘’毒童装‘’、‘’毒跑道‘’……一直到‘’毒胶嚢‘’,老百姓几乎要变为金刚之身,方能不受毒害,这是监管之耻!纳税人用钱养着这些部门,而这些部门却在‘’打盹‘’,放任有毒产品危害百姓。更令人气愤的是,这种‘’打盹‘’不仅安全舒适,而且出了事往往只抓制售‘’毒胶囊‘’的犯罪嫌疑人,失责官员大多没有被问责,不知究竟要‘’毒‘’到何等地步,才算构成‘’渎职‘’?
质量安全的监管机制总是失灵,法律对渎职者总是宽大为怀。毒、毒、毒,何时‘’毒产品‘’才有尽头?这需要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还是那句老话:让法律发力!
但愿这样沉重的话题,今后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