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润身:读龙永图先生《中国崛起,首在教育》有感
  • 信息来源: 嘉兴质量协会
  • 日期: 2018-05-17
  • 浏览量: 1,115 次

无论谁把中国的教育质量说得那么好,但有条件的家庭,包括一些政府官员,总是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去学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对国外著名大学价值的认同和对国内教育的不够信任。

无论是转型、创新,都离不开教育这个软实力,而我们恰恰在这个软实力的提升上做得不很成功,尤其是人的核心价值观,独立自由的思维能力,民主平等的意识乃至基本的诚信和责任感,缺失更为明显。

这种状况不仅对孩子,还包括成年人都有太多的负面影响。媒体曾报道,连幼儿园的娃娃也都会比比,谁的爸爸官更大?谁的爸爸钱更多?

当教育的价值取向错位后,社会风气必然受到影响。有的人一当了官,就忘记自己有几斤几两,颐指气使,甚至当了个大企业的中层干部,对下级就像“皇帝”一样,对有求其者,牛逼哄哄。这些人也口口声声拥护党中央反腐败,好像也很痛恨腐败,其实是自己还没找到腐败的机会,一旦有了更大权力,估计与已经关在监牢里的腐败分子不相上下。

自古以来,负有教育和启蒙使命的知识分子是应该有风骨的,但现在不少知识分子只唯上、只唯书。他们的“学术研究”重点是用“论文”解释已经公布的政策,而不是真心实意当好政府的智囊,为政府作出重大决定前建言献策。把名利放在前面,脊梁骨也没有了,何谈“风骨”?何谈学术研究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让这些“知识分子”来教育、培养新一代人,着实让人不大放心。

更有甚者,有的所谓“知识分子”不顾事实,不顾做人的基本良知,为了个人目的,信口雌黄。比如,美国挑起贸易战,企图以芯片封杀中国通讯设备行业后,一些“学者”马上编造出中国芯片已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的谎言,麻痺企业与民众,令人不齿。我有时想想,这种“知识分子”的话还可信吗?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教育改革也是“实践的”过程。29年前,邓小平同志说过:“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发展不够”,这个论断是有历史意义的。我们相信,在党中央领导下,教育上出现的这些不成功之处,会随着改革的深化而逐步得到解决。

昨天,“嘉兴质量网”转载了龙承图先生关于《中国崛起,首在教育》这篇文章,分析很有见地,但读后又未免产生一个疑问:这些见解是他刚刚领悟到的吗?为什么当部长时没有发表这些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高论呢?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