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 嘉兴质量协会
- 日期: 2018-10-12
- 点赞: 3
- 浏览量: 1,595 次
《王老师读书心得》
企业要把整治“认证乱象”视为改进的机会
国务院决定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并着手整治“认证乱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已正式下达文件部署。这次整治正是在企业面临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进行的,更具有特殊意义。
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在很大程度上与中美贸易摩擦有关。特朗普挑起这场摩擦从一开始就针对我们的“软肋”而来,即缺少核心技术,多数出口产品低质低价,而我们急需的产品不少自己造不出来,需要进口。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中步步紧逼,张牙舞爪的特朗普,我们从战略上要藐视,而在战术上则要重视。
我们必须承认,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有的差距甚至还在扩大。消费者对国产品质量信心不高,影响了内需市场。这种差距不是靠清华大学胡院长这些人的浮夸吹牛所能掩盖的,必须要靠扎扎实实的努力来弥补、来赶超。对于企业而言,更要从最基础的工作迎头赶上。
要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从而进一步实现质量赶超,必须对企业现在的质量管理体系“回头看”,自己先整改。ISO9001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这些要求都不熟悉,不实施,而是靠成立一个专门负责体系审核部门来应付,其他部门与车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样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必然是走过场的。而外审部门由于不正当的竞争,认证时放宽要求,甚至变相“卖证书”,更进一步把一个好端端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我国搞得面目全非。对此,我认为国家认监委对此前的“认证乱象”难辞其咎。
现在,国家下决心整治“认证乱象”,这对企业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改进机会。质量人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这场改进中的重任。我们首先应问问自己: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每个条款要求都真正理解了吗?对“适用的法律法规”都清楚了吗?能用系统方法掌握审核技术了吗?能用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文字使企业老总至一线操作工都明确自己在质量管理中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了吗?企业的信息流与物品流畅通吗?
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而千方百计与个别政府部门官员搞好关系,给企业弄个什么“质量奖”、“XX制造认证”、“名牌产品”,又有什么意义?每天把精力花在这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评比”与应付上,岂不是浪费自己的大好人生?
我一直认为,对于中美贸易摩擦,一是不怕,二是认真应对。而提高产品质量则是“认真应对”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更是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赶超的基础保证。
那些热衷于为企业质量“背书”,在质量认证监管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部门与官员则应自省。
在事关发展命运的问题上,每个企业都可以按照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行选择,但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个人。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