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老师:如果大家看到车间地面有垃圾会心痛
  • 信息来源: 嘉兴质量协会
  • 日期: 2018-10-23
  • 浏览量: 1,225 次

《王老师读书随想》

看到车间地面有垃圾会心痛

今天嘉兴质量网转载的“为什么日本企业这么重视清扫精神?”。我昨天看了几遍,深受启发。

企业里一位部长看到地板上有垃圾,就会“心痛”,并且马上联系到“质量堪忧”。为什么?因为“清扫”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这位部长从“小问题”上看到了企业的隐患。我们的管理者有没有这样的思维方式?

我认为这就是差距。有一次,我正在一家大型企业和一位副总经理交谈。办公室里忽然闯进一位车间清洁工来向副总经理“申诉”,说因为车间地面上有堆香烟屁股,车间主任要罚他的钱。副总经理因正与我谈得很有兴致,就对这位清洁工说“我知道了,你先回去”。而我忽然想到这个车间是禁烟车间,便问清洁工:“有几个烟头?”,清洁工答:“5个”。我马上对副总经理说:“不对啊!这是禁烟车间,5个烟头如果是一个人吸的,恐怕要一个小时,说明这一个小时内,对禁烟问题失去监督。如果是5个人,每人抽了一支烟,那问题更严重,说明禁烟在这个车间形同虚设,这是一个重大安全隐患,而不仅是车间卫生问题,首先追责的应是车间主任”。副总经理闻之,觉得我的思维方式十分正确,立即布置安全隐患大检查。

但检查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一次,一家企业请我带领公司5S管理委员会作5S“示范检查”。天很热,我看到一位检查人员根本没有进车间,老是在车间外的树荫下乘凉,一看他的“检查记录”,居然也都有打分。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王老师,你今天带队检查,车间里干净些,你不来时,照样不干净”。

这位检查人员说的可能是事实,但不检查就打分肯定不对,那么检查人员是否认真?由谁来监督呢?监督人员是否认真监督?又由谁来检查呢?如此追问下去,企业的“监督劳动”成本就会大大提高。

我在上课时,强调管理是一种劳动,包括指挥劳动与监督劳动,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正向成为“创造环境的劳动”发展。也就是创造每位员工都自觉为实现组织目标作贡献的内部环境。当整理、整顿、清扫成为一种自觉遵守的习惯;当员工看到不符合5S管理或ISO9001标准的事感到“心痛”,能独立解决的,主动去解决;一个人难以解决的,几个人组成QC小组,集思广益,把问题解决。“王老师,你不来时,照样不干净”的问题也不会发生了,这难道不是企业高层领导所希望的吗?

可惜,这样简单的道理,许多企业高层领导还不理解。因此,我们质量人要大力宣传,并带头投入,真正搞出效果了,相信企业高层也会支持,毕竟企业现在的日子多数不大轻松,对企业有益的事,傻瓜才会拒绝。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