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
- 日期: 2017-02-27
- 点赞: 0
- 浏览量: 2,056 次
现在,在海外购买服装、鞋子之类,若买到Made in China,应是高兴的事了,比起那些马来西亚、越南、孟加拉制造,做工肯定要好。尽管品牌是别国的,但说明中国制造的水平确实在提高,尤其是加工质量。
中国制造的短板还在于设计及核心技术。就以服装行业而言,设计质量落后于加工质量的问题就十分明显。不仅表现在技术上,还包括质量管理上。作为一种消费品,设计输入如何快速反映顾客随时变化的需求,以新颖时尚获得顾客的认可,且在短周期内生产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这正是我国服装行业及其他消费品行业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H&M、ZARA、优衣库等品牌的经验值得借鉴。如ZARA从各个T台模特开始表演,到转化为具有其品牌特色的服装时间只需两周,专卖店的夏装价格一般在100~500元左右,好像春秋装在泰国的专卖店最高也不到1000元,比起国内实体店品牌服装,稍微像样一点就要一两千元,加上款式和板型的落后,ZARA这些品牌能占优势,就是很自然的事。
更难得的是这么‘’快‘’,仍未压缩设计的控制,设计师们从各地观摩到的信息迅速汇总和分析,加上以前生产类似服装的销售资料(输入),设计新的款式,再进行评估(评审),然后制板,做出样衣,进行评估和测试(验证),确定符合顾客需求了(确认),再批量生产,而且往往是小批量,即使发现不能受顾客欢迎,掉头也快。而且,像ZARA这样的品牌,由于多品种小批量,可以更细分市场,进一步贴近目标顾客需求,如在泰国一些旅游城市,其顾客主要来自欧美的游客,以休闲为主,则针对这部分顾客的专卖店所售服装,大部份比较新潮,有点像‘’奇装异服‘’,而在上海的专卖店,相对就较‘’正规‘’一些。
总之,ZARA这样的快时尚能占领市场,主要赢在设计质量。而我国服装行业很多企业加工质量已有一定水平,却输在设计质量,真正形成品牌的很少。其他行业也有类似情况。即使竞争力较强的手机产品,一些核心技术也掌握在人家手中,设计上还有欠缺。
我一直认为,中国制造要升级,质量是关键,尤其在设计和开发阶段要使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轮子一起转动,把掌握核心技术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看成重中之重,才能真正有希望跻身于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为了传播这个理念,形成共识,前些日子我们通过‘’嘉兴质量网‘’在三星Note7爆炸门和苹果自动关机门的质量管理体系缺陷分析中,着重对其设计开发系统的缺陷进行了解剖;我们对杨振宁先生这样的科学家放弃美国籍,在争议声中旗帜鲜明地表示了欢迎态度,期盼更多海外科学家为我国发展核心技术助力。其原因均盖出于此。
但愿更多的企业在这事关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上,能把握好方向,做扎实的工作,不仅要提升加工质量,更要重视设计质量,形成更多有竞争力的品牌。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