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蓉霞:治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乱象,企业不能缺席
  • 信息来源: 嘉兴市质量协会
  • 日期: 2021-06-03
  • 浏览量: 1,795 次

我当质量管理体系外审员的一点体会

我已兼职担任国家注册质量管理体系外审员多年,对现在不少企业贯彻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甚有感触,故把我的感触写出来,与大家探讨。

一些企业觉得通过体系认证不能给自己公司带来多大的帮助,对体系的认证也越来越不重视,仅仅是为了保持证书应付一下而已。

造成这种情况与当初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深度有关。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没有认真学习过ISO9001标准,只是为了得到一张体系认证的证书,以应付客户选择供方要求。并不是希望通过贯标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所以,体系实施常常只落在质量部门一家身上,其他部门往往觉得质量管理体系与自己无关。

这样的情况,作为外审员也很为难,我们去公司外部审核,有些企业负责接待外审的质量部门人员就会说:“老师,这项工作和我们的绩效挂钩的,请手下留情”;有的甚至说:“现在外审机构很多,我们也可以换外审机构的”。如此一来,外审员即使发现了不符合项,甚至严重不符合项,也就可能不敢开了,只对企业提出一些“建议”,缺少力度,因为“建议”可采纳,也可不采纳的。

其实,退一步而言,如果企业能把外审提出的建议都重视起来,也会对企业有所帮助的。而实际情况经常是,每年提出,即束之高阁,到下一次审核时,还是老问题重复出现,所以到最后,一些外审员也只能敷衍了事,提出些不痛不痒的轻微不符合项,甚至一个不符合项也不开。

其实作为外审员,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审核能对企业的管理有所帮助,但是发现有很多问题确实无能为力。有的企业选择的方法是培训、咨询“一条龙”,没有把咨询机构作为“供方”来控制。咨询机构提供给企业的一本质量管理文件走遍天下。不同的企业的只改个企业名称,再改一下组织架构就“交差”,文件内容不结合公司实际,照抄标准。这样的体系文件,即使作为外审员拿到手里,也无法进行审核。

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和外部机构签约,是培训、咨询、审核一条龙。外审员就是同一家培训、咨询公司的。即使发现再严重的问题,也不敢打脸自己所在的公司。

造成这样的原因,首先是有关政府部门对体系认证管理不严;笫二是认证行业的恶性竞争;三是企业缺少既懂本企业生产技术,又懂管理的质量技术骨干。正如王老师经常说的:质量管理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这样的人才才能在建立与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改进方向,避免“两张皮”现象。

我认为企业接受外审,首先应是为了自己。外审发现不符合项,开不符合项报告时会向公司代表介绍不符合的情况,征求意见,这正是公司和外审员相互切蹉,了解差距的机遇。

在很多场合,有的问题,企业自己发现不了,也需要别人来指出。比如,我曾经审核过的一家物业公司,要求物管员每天两次对管辖的区域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绿化、卫生、设施设备、保洁、安全等,并将检查的内容分别记录在相应的检查记录表中,这样物管员每天检查完回办公室,就要填写至少10份以上记录。但我发现,物管员在每天的巡查中,检查记录表中的内容是同时进行,同时记录的,为什么就不能把检查的内容整合在一张纸,检查时边查边记录,这样既减少填写记录的时间,又不会遗漏需要记录的内容。后来才知道,这是物业公司请的咨询老师教的,因为“记录越多,越显示公司认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也造成了部分员工认为贯彻ISO9001标准是“做形式”,有抵触情绪。

所以,体系要真正落到实处,实施改进,光是靠每年的外审是不够的,还要从提高企业的内审有效性入手,才能找到改进的方向。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