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老师:把“机会缺陷数”引进QCC活动,进一步拓宽改进的空间
  • 信息来源: 嘉兴市质量协会
  • 日期: 2021-06-17
  • 浏览量: 1,404 次

把“机会缺陷数”引进QCC活动,进一步拓宽改进的空间

大多数产品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都在合格标准,乃至一等品标准中,允许有一定的轻缺陷,如机械行业的有些产品,允许有一定数量轻微磕碰伤、毛刺、飞边;纺织行业的产品,允许有一定数量的外观疵点等等。

而实际情况是,即使合格率相同,由于合格品中包含的“缺陷”数量不同,顾客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在六西格玛管理中,“缺陷”是指任何导致客户不满的不良。

所以,减少产品中的缺陷,也应是QCC活动中的一个改进方向。

多年前,我曾应邀在一家大型化纤公司上课时,提到缺陷数与合格率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按照六西格玛管理的原理,在很多情况下,缺陷数更能深入反映产品质量之间的差异。课间休息时,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过来对我说:“王老师,你讲得非常切合实际,就像我们公司的丝饼,标准规定单位产品的毛丝不能超过4个,也就是说,只要单位产品的毛丝在4个以下,都是合格的。但客户拿到4个毛丝的和拿到只有1个毛丝的产品,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我高兴地说:“你真正听懂了!”

同样的例子还有,如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分别由A、B、C三组加工,A组的产品质量在中间公差范围;B组的产品质量也合格,但接近公差下限,而且存在不少标准允许的轻缺陷;C组提供的产品则有许多超差。按照传统的管理方式,A、B组加工的产品属于合格产品,改进的着眼点往往只注意C组提供的产品,而对A、B组之间的差异,即符合顾客要求及标准的程度的差异不大会引起重视,也不会在合格率中反映出来,而恰恰这点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这个道理对我们的改进有什么用呢?六西格玛管理的质量度量方法中有一个指标,称为机会缺陷数(DPO),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发现差距所在。

DPO=缺陷数/(产品数×机会数)

所谓“机会数”,就是“有可能”出现缺陷之处的数量 。

举个例子:若某机械工厂的A产品,本企业在产品加工中,一个产品的外观有可能产生的缺陷有3种,即磕碰伤、倒角超差、毛刺,则机会数为3。

加工100件产品后,发现这100件产品中共有30个磕碰伤,5个倒角超差,25个毛刺。则DPO=(30+5+25)/(100×3)=0.2

可想而知,顾客拿到DPO=0.01的产品和DPO=0.2的产品,满意程度是不一样的。

又如,填写报表,这份报表共有5个栏目需要填写,且有可能填错或漏填。也就是说每份报表有5个出现填表缺陷的“机会”。其DPO的计算如同上例所述。

需要提醒的是,“机会数”是指本企业加工或服务中“有可能 ”出现“缺陷”之处。举个例子,如果质量要求规定有10项(机会),而由于企业工艺、设备、原材料、操作技术、环境保证等因素,在本企业这种产品(服务)有6项缺陷根本不可能产生,则“机会数”不是10项,而是4项。

现在,有些QCC活动成果,属于合格率(一等品率)的微小提升,如从99.74%,提高到99.85%之类的,这固然是一种进步,值得鼓励。但由于99.85%与99.74%没有显著性差异,从统计学概念上,只能是“维持”,而不是“突破”。当然,能维持巩固下去也是“成果”,但切切不要被“合格率”或“一等品率”的表面数据所迷惑,还应看缺陷数的大小。

在发现缺陷数较高时,就应用排列图、饼状图、分层法,找出“关键的少数”,然后用因果图、系统图等方法找出这种“关键少数”缺陷的根本原因,再制定对策。

有的缺陷还可细分,画第二次排列图或饼状图,以使缺陷的“关键”进一步暴露。

比如,一件服装可能有6个“机会”,即布面疵点、规格尺寸缺陷、缝制缺陷、锁钉缺陷、后整理缺陷、本身尺寸差异。如果通过排列图、饼状图等工具分析下来,发现规格尺寸缺陷是“关键的少数”。那么,对“规格尺寸缺陷”这一项,还可再细分,如?长、肩宽、衣长等等。再通过第二次排列图、饼状图找到重点要改进的方向。

再如,公司经常要签订锁售合同或采购合同,常常会出现填写不完整、错填、漏填等缺陷。有时候,买卖双方都糊涂,也就糊涂过去了,而有时候,就易引发经济合同纠纷,给企业带来损失。这时,如果采用“机会缺陷数”来度量,就便于对销售部门或采购部门考核,使其找到改进方向。

也举个例子。某公司规定销售合同必须正确、完整填写8项,也就是8个机会。如产品名称及型号规格、数量、价格、质量要求、交货日期……等。2021年一季度共接受了100份合同,经事后检查,这100份合同中存在160个该填不填、填写错误或不完整、不该接受的违反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接受了等缺陷。

这时的DPO=160/(100×8)=0.2

显然,这是很低很低的西格玛水平。该公司的销售部门应找出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有效纠正措施,或成立QCC,防止此类问题再发生。

这样就为QCC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改进的空间,值得已经推行或准备推行QCC活动的企业一试。一般此类项目适宜于QCC活动中产品外观改进的课题,不大适合理化特性改进的。

通常QC小组活动在三个月之内就能完成此类项目。比如,“降低某某产品毛丝机会缺陷数”。

平心而论,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提出,在通用电气得到发展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其反映的质量文化也是先进的。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但刚引进,一些政府主办的协会,马上就让企业用很多的钱去考什么黑带、绿带之类的名称,把六西格玛管理的统计技术,人为地复杂化,弄得非常神秘,没有大学毕业的文化程度的员工无法参与,和过去的QCC活动一样,走进了形式主义的死胡同。

但即使如此,我仍坚持认为,六西格玛管理的一些理念,如DMAIC(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程序;SIPOC(供方、输入、过程、输出、顾客)高层次分析图,以及其度量方法。如:DPO等,是比较科学和先进的。

六西格玛管理还有一个DPMO,即百万机会缺陷数,其计算方法为DPO×1000000,用以衡量六西格玛水平。达到六西格玛水平,即百万次机会中有3.4个缺陷。现在一般的企业都在3–4个西格玛水平。尽管现在好像还未见到一个企业达到六西格玛水平,多数企业也没必要一定要达到六西格玛水平,这和质量成本有关。但六西格玛水平毕竟也是一种改进的方向。

这些都是值得企业借鉴学习的。

除了六西格玛管理的一些理念与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管理方法,值得在QCC活动中借鉴。如“零缺陷管理”,其核心理念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如果员工都有这个理念,再辅以适当方法,缺陷就会大大减少。

所以,搞好QCC活动,也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把各种优秀的管理方法中的精华部分,结合实际地吸收过来。

这也是嘉兴新QCC活动的一个独到之处。

 

(此文为王老师在市质协会员联络群,即常年线上质量沙龙上的发言)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