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
- 日期: 2017-04-02
- 点赞: 0
- 浏览量: 4,351 次
昨日“嘉兴质量网”转载的《同仁堂频上“黑榜”是给祖宗抹黑》,是一篇值得关注的文章。
世界各国,对药品、保健品的质量都是严控的。连小小泰国,提到销售假冒伪劣药品,泰国人都会用手在自己脖子上一划,表示要杀头的。确实,在泰国对卖假药处于的刑罚往往比杀人还重,平时监督也很严。
同仁堂因质量问题上“黑榜”已非首次,老面皮了。但今年第一季度,竟然三次抽查不合格而上“黑榜”,也轮得上“蒜你狠”了。昨天那篇《同仁堂频上“黑榜”是给祖宗抹黑》文章中为此痛斥同仁堂忘记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牌虽贵必不减物力”,“修合无人见,存人有天知”的古训,是“不孝子”、“败家子”、“糟塌这一品牌”、“自我作贱”等等。
批评虽然尖锐,但失之偏颇,就像训斥一个做了坏事的孩子,忘记了其父母的责任。同仁堂屡屡曝出质量问题,监管部门去哪儿了?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企业,去年竟然还被授予“中国质量奖”,任其打着这块金字招牌来祸害一些老百姓,难道就不该摸摸有关政府部门的屁股?
这几年,获得“名牌产品”、“著名商标”、“质量奖”的企业频频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曝光。前几天,西安地铁电缆质量安全门中那家劣质电缆供应商: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也是所谓“著名商标”的光荣获得者。可谁见过有哪个授予这些企业奖励的政府部门出来“背书”?或者稍微作个公开检讨?本来这种质量授奖就是一种政府担保行为,又有哪个部门被追责?不仅没有,反而还硬着头皮,改头换面,坚持“一评到底”。
同仁堂频上“黑榜”事件,影响的不只是同仁堂这块品牌,更因其有诸多政府部门授予的光环,帮助它蒙骗那些相信政府,求药治病的民众,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这才是应该高度警惕的问题。
难道连样一起又一起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安全的问题,都不能唤起有关部门官员的良知?真是令人拍案惊奇了!和这些部门的官员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他们能听得进去吗?死死抓住应放的权力不放,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腐败。这种局面若不改变,同仁堂之类的企业上“黑榜”,绝非是最后一次。
原创文章,码字不易,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阅读、转发朋友圈。如有媒体拟转载,请联系(0573-82086793)